找到相关内容633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静波法师:净土与净心

    相应,才能感应。否则,无有是处。如果能够“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”,那么,就能“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”。而作为一般人的念佛,即从众生心入手,情形如:&...rdquo;   如此看来,诸佛世尊的出世因缘,以及一切言教,无不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那么,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佛菩萨开示的净土法门,看成是众生解脱的一条路径。事实本也如此。世尊自成以来,所说八万四千法门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静波法师|净土与净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349208.html
  • 佛教的特质是什么

    报。随习惯的业报,是就各人日常的习惯而受报。佛教中的净土法门,教人念“阿弥陀佛”,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十年,目的是要养成习惯,一旦临命终时,一声佛号就能与佛感应。随忆念的业报...你有子女,不爱护他,不教导他,不让他受教育,就想要他成才成器,要他懂得孝顺之,这也是错误的妄想。   因果是不会错乱的,若用现代的电脑计算机来计算,相信对人一生善恶的累积,也没有因果报应的精确。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949284.html
  • 超度——飞越苦海

    ,又或是确实能够相信「西方有佛,号阿弥陀」(或于所求生净土主持教化之佛陀),全心忆念,追随教诲,坚定不移,当然能够得到感应,获得源于诸佛的加持力,解脱死苦,得生净土!  且说世尊听闻此位病比丘之「...其列於「涅槃字义」条目下。可见一切生死轮回中的苦难朋友,不论身处六中的那一道,都要寻求超度。  此外,丁氏《佛学大辞典》载《旧华严经》〈名字品〉释迦牟尼之别号:「度沃焦」。所谓「沃焦」者,乃是在大...

    黄威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049306.html
  • 元音老人谈三宗

   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  统统摄在一句佛号上, 绵密提持不绝, 自然于不知不觉中将妄心  转化为佛心, 与西方弥陀感应, 打成一片。所以古人说:  “万修万人去。”  念佛时, 既不能操之过急, 追求... 尘。体露真常, 不拘文字, 心性无染, 本自圆成, 但离妄念, 即  如如佛。’此之谓也。功夫至此, 念佛得法, 感应, 正好着  力。其相如云散长空, 青天彻露。亲见本来, 本无所见, 无见之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0149598.html
  • 第三只眼看净土

    以信愿持佛名号,如子忆母,常时无间,迨至临终,感应,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,末世众生,唯此是赖”。[39]对于业重障深的末法众生来说,唯有仰仗弥陀慈光的接引,才能带业往生,这是净土法门在近代中国佛教...  在十方净土的信仰中,东西方两大净土是初期大乘佛法开展中最为普遍的信仰。东方的阿閦佛国,充满了人间净土的色彩。阿閦佛国清净庄严,没有三恶、三毒(贪瞋痴)、三病(风寒气)等,住处为七宝所成,浴池八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049950.html
  • 关于“禅”与禅宗的反思(3)

    ,闻香普熏证寂灭”。也就是说,佛教敬香重在用心,以一瓣心香,通过敬焚有形如幻之香,专申供养,正心诚意,而契入无相净妙的戒香、定香、慧香、解脱香、解脱知见香,从而与十方常住三宝感应,如此敬香方能获得...误读现象。一些僧人认为,许多佛教传统已经过时了,应当实行人间佛教,他们太关注现实和物质利益,喜欢做一些表面文章,失去了追求超越与神圣的宗教热情,不能深入经藏、安心办,对信众的现实烦恼和宗教诉求缺乏耐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550129.html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中)

    宝、光、幢、笑中之幢菩萨也,宝菩萨虚空藏也,故虚空藏与地藏乃宝生佛福智二严也,虚空藏智故至虚空,地藏理故至地。是福也。即虚空功能依地显之,地功能亦依虚空显之。是阴阳和合出生万物。天地感应之意。两尊...真言教义汇集 (中)   总释陀罗尼义赞     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解释  如来于百千俱胝阿僧祇劫。积集菩提资粮加持陀罗尼真言文字。令顿悟菩萨与此相应。顿集福德智能资粮。于大乘修菩萨二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250405.html
  • 略论《大智度论》的净土思想

    与功能。故印光大师云:。“念佛之法,重在信愿。信愿真切,虽未能心中清净,亦得往生。何以故?以志心念佛为能感,故致弥陀即能应耳。如江海中水,未能了无动相,但无狂风巨浪,则中无明月,即得了了影现矣。感应如母子相忆,彼专重自力,不仗佛力者,由不知此义故也。” [1]   (一)净土的意涵及地位  在未论证净土的存在及凸显净土在普萨道上的地位之前,让我们先了解一下《智论》对“净土”的定义:  “净土...

    释法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250791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㈠

    收摄众念归于一念,专念“阿弥陀佛”名号,念到“一心不乱”,妄尽真显,就能同阿弥陀佛的愿力“感应“,而往生西方净士,其语本于《阿弥陀经》:“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……若七日,一心不其人临命终时...虔诚地信佛修持,身体力行,便能够带动许多人向善学法。如《平妖传》第七回:“常言道:一人吃斋,十人念佛。因这杨巡检夫妻好,连这老门公也信心。”(李明权)  [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]俗语中以谓本无其事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651784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㈥

    道度化,出离生死苦海,必须要同佛法“有缘”,才能“感应”。这个“缘”,包括善根、慧根,慕道向善之心和勇猛精进的精神等。什么人同佛法“无缘”呢?这就是经上常说的“八难”。“八难”可以分作四类:一是苦障...个佛字,拖泥带水;个禅字,满面惭愧。”又写作“和泥合水”。如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四:“惺惺底筑著磕著,懵懵底和泥合水。”后用拖泥带水比喻不爽快,不简洁。如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法》说:作诗“语贵洒脱,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851789.html